老龄友好型社会,养老须“适老”

养老高级编辑
2024-07-19 16:20:51

上海,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底,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36.8%。总量持续增加且越来越细分的养老需求,催促着养老机构不断升级迭代。

“可以随时找医生问诊,方便多了,心里踏实多了。”对于日常出行需要轮椅的李老伯来说,现在不用出门,就能拥有门诊在身边的便利。这是上海市普陀区第一老年福利院“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模式为高龄长者带来的惊喜之一。

老龄友好型社会,从社区开始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基于我国国情构建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日益受到各方认可。其中,“90”指90%左右的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因此,完善“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可及性、便利性格外重要。

在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建设100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为首次提出的任务目标。相较于当前上海依托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打造的“15分钟为老服务圈”,“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致力于让市民步行5分钟就能便捷获取各类养老“微服务”。

闵行区新虹街道“航云路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近期正式对外开放,这是该区第一个建成投用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辐射周边2个小区1600多名老人。面积不到300平方米的服务站内,助起沙发、感应照明、防跌倒智能警报设备等适老化设施一应俱全,设有助餐室、日托室、阅览室、综合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

服务站突出“微”的理念,把微助餐、微健康、微社交、微顾问等8项服务送至居民家门口。例如,“微助餐”,“航云路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按菜品荤素、数量等,设3个不同价位档次,每周菜品不重复。王阿姨和老伴在这里订了两份午餐,“中午不烧饭,也能吃上营养饭菜了。”她说。

李老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服务站不仅为他准备了控糖餐品,还指导他进行健康监测和锻炼。“老人们大都希望养老不离家,服务站不仅提供了物理空间,还是一种情感寄托。”李老伯感慨地说。

考虑到并非所有认知障碍老人都能得到专业机构的照料,专业养老服务的供给也在向社区延伸。闵行区马桥镇近日投用的认知障碍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可为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提供精筛、生活照顾、自理能力训练、精神及社会交往支持、日间托养等服务。

“我们还计划提供家庭照料者的培训,让家属掌握照护认知障碍长者的基本技能。”马桥镇认知障碍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说。

把“记忆”搬到养老院

上海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超过30万,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面对这一群体的照护专业需求,上海2018年将“改造认知障碍照料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目前全市已有认知障碍照护床位9400余张的同时,在全国率先出现了一批提供专业服务的照护机构。

上海浦江地区的浦江鲁坤养老院是一家新开业的认知障碍专业照护养老机构,共有床位252张。与普通养老机构不同,鲁坤养老院着力为老人打造“真实”的社会生活。“记忆咖啡馆”“售票处”“杂货铺”“家庭俱乐部”……都是老人们年轻岁月中熟悉的生活场景。

“鼓励老人积极参与这些‘社会性事务’,尽可能维持其原有的生活技能,延缓认知衰退,实现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华康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婕说。

除打造社交环境外,机构还引入专业团队为住养老人提供全方位康复认知训练,改善老人情绪问题。朱阿伯因患帕金森病出现认知障碍,刚入院时,感官、生活和执行能力有明显退化。经过专业康复和非药物干预,认知障碍症状和焦虑情绪均有所减轻,逐渐成为组织社交活动的热心人。

拥有康复、问诊、配药等功能的养老机构,正越来越受到老人的欢迎。上海民政、卫健部门积极推进“养老院+互联网医院”试点工作,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面,让更多住养老人享受近在身边的医疗服务。

“我们可以提前通过医疗移动终端,在普陀区中心医院预约挂号,到了约定时间,我们再组织老人和医生进行视频一对一复诊。”普陀区第一老年福利院内,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李老伯顺利完成了网上诊疗,线上开出的处方药将通过快递直送。

保障新型养老机构“生根开花”

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养老机构类型和服务形式。包括提速“养老院+互联网医院”试点建设,提升医养结合水平;加快布局和建设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点,实现“家门口”与“一站式”优势互补;加快构建社区助餐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家庭照护床位建设。

民政部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通知》明确,各级民政部门不再受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申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表示,“取消设立许可”的新政策,将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更多各类新型养老机构及服务涌现。

但真正让新型养老机构“生根开花”,政府还应给予更大力度支持。例如,照护认知障碍等特殊老年人群体的机构,在机构环境改造、人力成本等方面,较普通机构投入更大,政府可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认知障碍照护机构按使用床位数给予相应的建设补助、运营补贴;对于政府出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如用于照护特殊老年群体,可让运营方提早介入空间设计、环境打造等过程,避免投入使用后出现“不适老”的问题。

不少城市都面临中心城区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甚至一床难求、郊区机构门可罗雀的结构性矛盾。对一些新型养老机构来说也是如此,而入住率过低则可能造成服务难以为继。破题的关键是加强养老床位的统筹使用,可试点推进保基本养老床位统筹机制,不断将优质床位资源纳入全市统筹池,保障老人可以更大范围选择。

江苏曜阳爱心养老康复护理院  欢迎您实地参观考察!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部分资讯、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